1941年12月25日,香港正式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幸好,弘法精舍並未受到戰火無情摧毀。因此,今日所見的精舍與創辦初期的模樣相比,變化不大。在我們繼續講述精舍第二階段的弘法工作前,先來看看它的建築特色。
歇山式屋頂
弘法精舍的建築風格屬於中西合璧。除了外觀及內部建築細節、裝飾採用傳統中式設計外,差不多整個精舍都是以西方技術和物料興建。
精舍的屋頂採用了歇山式設計。歇山式設計又稱歇山頂,常見於佛寺建築。
正門之上的裝飾設計
在正門之上,我們會見到門額「弘法精舍」,為清代最後一位榜眼朱汝珍(1870-1942)所題 。後這四字以館閣體寫成,圓潤藏鋒、端正渾厚,是他晚年之作。朱太史的書法向來廣受文人喜愛,這道門額由開光當日起即保存至今,意義非凡,彌足珍貴。
玻璃皎潔修且厚
精舍主建築外的空地 ,有單檐八角亭。亭前小丘新設草坪,上面鋪設「皆大歡喜」及「弘法精舍」四字。
精舍樓高兩層,建築師在地下那層運用了不少西式圓拱門的設計,巧妙地連接了各個空間,從正門走到大殿,要先通往兩道拱門。來到大殿前的位置,抬頭可見中間有一天井,上面以玻璃覆蓋,發揮了採光及遮擋雨水的作用。
天井兩旁各有一道樓梯直上二樓,左手邊為西單,右手邊為東單,兩邊各自設有房間。東、西單是相接的,它們的會合處剛好位於精舍大門上方。從那裏走出去有一個小陽台,可以眺望風景。
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每當我們進入或離開弘法精舍,必須先經過山門,上面有對聯:
「佛陀暢圓音示四諦三科因緣皆空唯希眾生明心見性慧燈永存傳千古
仲尼申大義顯五常八德廉耻益彰但願諸子格物致知名教垂久育萬民」
這副對聯由洗塵法師撰寫、麥語詩教所書。山門的背面,有陳步煒居士題寫的「一門超出」四字。
「一門超出」出自《楞嚴經》:「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走過山門,但願大家都能感受到超脫生死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