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宇迎新,佛光依舊——三大古剎之靈渡寺(下)
靈渡寺向來為元朗廈村鄉民和善信虔誠禮佛、祈求福蔭庇佑之所。第二任住持鍾可權往生後,由蕭勤修繼任,後再由慈耀法師、果普法師任住持。
靈渡寺向來為元朗廈村鄉民和善信虔誠禮佛、祈求福蔭庇佑之所。第二任住持鍾可權往生後,由蕭勤修繼任,後再由慈耀法師、果普法師任住持。
靈渡寺位於元朗廈村鄉西南方的大頭山山麓,在嘉慶年間重修之《新安縣志》有如下記載:「靈渡山,在縣南三十里,與杯渡山對峙。舊有杯渡井,亦禪師(杯渡)卓錫處。」
今年是佛曆二五六七年,亦即是得世尊釋迦牟尼入滅後的第2567個年頭。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漢傳的佛教徒會在這天慶祝佛陀降生。這個傳統由來已久,香港各道場及團體均熱烈慶祝,有的辦法會,有的辦浴佛會,甚至最近還有嘉年華的出現。你有沒有想過,昔日香港佛教徒是如何慶祝佛誕呢?
位於荃灣老圍的東普陀講寺(下稱東普陀)由茂峰法師創立,於1933年開光落成;此後歷經了一、了知法師兩任住持,尤有建樹。今年適逢東普陀創寺九十週年,我們特別開設「普陀名剎山千佛--東普陀講寺巡禮」專題
《香港佛教》於1960年6月1日創刊,由覺光長老(社長)、松泉長老(督印人)、元果長老(發行人)及秦孟瀟(主編)倡辦,社址設在香海正覺蓮社,編輯部則在法雨精舍。(各人職位之後陸續有所變更,編輯部、發行部之所在亦曾數易其址。這是按創刊號出版時狀況而言。)
自杯渡禪師離港後,他在青山上所建道場,早已不復存在。即使如大光法師所言,杯渡寺後來仍然以不同名稱一直維持至清初,但因為順治及康熙皇帝統治期間,朝廷所頒佈的一系列禁海和遷界敕諭,這所位於青山的古剎,相信亦因此遭廢棄。
「紀歲疊千,杯渡道場歷歷。」讀到此處,馮達庵帶領我們的思緒,飄到南北朝劉宋時代。杯渡禪師乘坐一隻大木杯,渡海南下,來到屯門憩息,繼而築居修行,是為香港佛教之濫觴。禪師性名不詳,唯一知道的是他神力超卓,所到之處,留下不少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