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生深林中,悠悠無煩惱 — 大嶼山鹿湖精舍(上)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這裏除了擁有多元化的自然生態環境外,亦有禪林、寺院、道場共百餘家,錯落各處,但以鹿湖一帶最為密集。當中歷史最悠久者,非鹿湖精舍莫屬。
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這裏除了擁有多元化的自然生態環境外,亦有禪林、寺院、道場共百餘家,錯落各處,但以鹿湖一帶最為密集。當中歷史最悠久者,非鹿湖精舍莫屬。
凌雲寺除了菜園、蓮花池之外,尚有羅漢花園,一共放置了十八尊雕像。衍悌法師說,本來她曾想過在花園種植樹木,後來轉念一想,從經營角度看,樹木生長得快,需要人手及資源打理,是否值得為了一時美觀而輕易下此決定?
凌雲寺是香港三大古剎中僅餘由出家女眾管理的寺院,見證了香港佛教的初期發展─這裏除了是香港最早的女眾叢林外,還創立了本地第一所女子佛學院。凌雲寺近代中興百年來一直秉承祖師流傳下來的道場清規,弘揚佛法、推廣佛教,不遺餘力。
靈渡寺向來為元朗廈村鄉民和善信虔誠禮佛、祈求福蔭庇佑之所。第二任住持鍾可權往生後,由蕭勤修繼任,後再由慈耀法師、果普法師任住持。
靈渡寺位於元朗廈村鄉西南方的大頭山山麓,在嘉慶年間重修之《新安縣志》有如下記載:「靈渡山,在縣南三十里,與杯渡山對峙。舊有杯渡井,亦禪師(杯渡)卓錫處。」
今年是佛曆二五六七年,亦即是得世尊釋迦牟尼入滅後的第2567個年頭。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漢傳的佛教徒會在這天慶祝佛陀降生。這個傳統由來已久,香港各道場及團體均熱烈慶祝,有的辦法會,有的辦浴佛會,甚至最近還有嘉年華的出現。你有沒有想過,昔日香港佛教徒是如何慶祝佛誕呢?
位於荃灣老圍的東普陀講寺(下稱東普陀)由茂峰法師創立,於1933年開光落成;此後歷經了一、了知法師兩任住持,尤有建樹。今年適逢東普陀創寺九十週年,我們特別開設「普陀名剎山千佛--東普陀講寺巡禮」專題
《香港佛教》於1960年6月1日創刊,由覺光長老(社長)、松泉長老(督印人)、元果長老(發行人)及秦孟瀟(主編)倡辦,社址設在香海正覺蓮社,編輯部則在法雨精舍。(各人職位之後陸續有所變更,編輯部、發行部之所在亦曾數易其址。這是按創刊號出版時狀況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