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集傳統與現代一體的佛教聖地--百年古剎寶蓮禪寺(下)

圖:梁生庚、鄺志康、寶蓮禪寺
圖:梁生庚、鄺志康、寶蓮禪寺

大佛工程 凝聚千萬人心力

接上期所說,香港政府對寶蓮禪寺興建天壇大佛的建議有所保留,但以慧命法師為首的眾法師在背後奔走,默默耕耘,努力游說官員,特別是當年代表政府批地的新界政務司鍾逸傑(David Akers-Jones)。法師的真誠與堅持打動了鍾逸傑,終於在1974年,寶蓮禪寺獲政府以象徵式的價格批出木魚峰全山面積共6,567平方米的土地。

大佛於1981年12月29日在木魚峰上開工動土,寺方並成立「籌建天壇大佛委員會」,專責研究籌建工作,包括審定佛像藝術造型、建築材料及施工細則等,由時任立法局議員、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王澤長居士擔任主席一職,鍾逸傑任首席贊助人。王澤長居士是已故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王學仁居士的哲嗣,服務香港佛教多年,貢獻殊多。他任委員會主席期間,不遺餘力推動大佛的籌建。

根據較早期的設計方案,工程作價約二千萬港幣;大佛的平面佔地一萬呎,依照天壇地基形貌為基層,分三層次第而上,猶如塔形。大佛擬定用鋼筋水泥框架,並以花崗石粉飾外表;佛身內部是通心的,計劃在內部設置發電機,以便佛像能現光明身相,普照十方。又,佛像以「跏趺之祝福相」示現,時任寶蓮禪寺董事會主席源慧法師及籌建執委智慧、健釗法師表示,有寄寓祝福世界和平、全港繁榮康泰之意。

大佛採用內骨架支撐,將佛身分塊鑄成青銅壁板,然後以螺栓作固定。(筆者提供)
大佛採用內骨架支撐,將佛身分塊鑄成青銅壁板,然後以螺栓作固定。(筆者提供)
大佛的安裝和焊接由下而上共分八層,工程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其艱巨可想而知。(筆者提供)
大佛的安裝和焊接由下而上共分八層,工程在露天的環境下進行,其艱巨可想而知。(筆者提供)
大佛最初的石膏模由廣州美術學院的侯瑾輝女士負責製作,比例為1:5﹙五米多高﹚。其間侯女士不斷與負責大佛形象的法師們和藝術家斟酌商討,八易其稿,才抵於成。(筆者提供)
大佛最初的石膏模由廣州美術學院的侯瑾輝女士負責製作,比例為1:5﹙五米多高﹚。其間侯女士不斷與負責大佛形象的法師們和藝術家斟酌商討,八易其稿,才抵於成。(筆者提供)

惟混凝土本身有限制,不易達到大佛造型要求,結構上有困難,也難於控制完成後的效果及成本,加上整體工程複雜,是香港前所未有的,故此天壇地基雖然已於1983年建成,但佛像本身卻遲遲未能動工。《福澤百年 寶蓮禪寺》引述健釗法師說,不要說佛像的法相,連水泥要如何呈現出一致的顏色,也未有方案,各執一詞、各有主意,所以大家開始思考是否要重新規劃。於是,籌委會特別邀請志蓮淨苑的宏勳法師擔任藝術總監,協助修訂大佛造型。寺方後來選擇了以錫青銅為建造材料,而大佛的輪廓則向前稍傾,以示垂視眾生。

佛像左手結「與願印」,五指下垂,現掌向外,代表順應眾生的祈求;右手「施無畏印」,是為了表示佛救拔眾生的大慈心願,向眾生布施無畏,讓其心安。

方案及造型都決定了,然而香港並沒有鑄銅技術,於是寺方到內地及海外考察,尋找有經驗和合適的公司。最後由中國航天工業的科學技術諮詢有限公司負責總承包、南京晨光機器廠承建。這時慧命法師已退下住持一職,1983年由聖一老和尚接任第五任住持。老和尚字玄機,俗姓陳,廣東新會人,1922年11月出生,於虛雲和尚座下受戒,並接法為溈仰宗第九代傳人。老和尚在港修行時,有見禪門冷落,遂發心繼振宗風,常在大嶼山、地塘仔、昂平一帶用功參襌,又助苦行僧悟明法師在地塘仔建寶林襌寺。其後悟明長老往生,老和尚住持寶林襌寺。老和尚在寶蓮禪寺任住持七年期間,秉行古風,領眾熏修,建造大佛,功不可沒。

千千萬萬的人付出耐心與努力成就天壇大佛工程。現在大佛是中外聞名的地標,每年吸引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
千千萬萬的人付出耐心與努力成就天壇大佛工程。現在大佛是中外聞名的地標,每年吸引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

時適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受時局環境影響,經濟低迷、人心思變,大佛建造方案雖已完備,面對工程造價高昂,籌委會頗有獨力難支之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在國內促成聖一老和尚到航天部洽議,議定銅價由中央補貼,以國家取銅的價格售予寶蓮禪寺。即便如此,興建費,高達六千萬元,超出預期三倍。中國佛教協會成立「香港天壇大佛造像隨喜功德委員會」,發動諸山長老大德、護法檀越隨嘉樂助。住持凈因大和尚讚歎前人為建大佛所作的努力:「有千千萬萬的人付出耐心,成就這項工程。可以說它不是單純靠金錢堆砌出來,靠的是人性,凝聚了千萬人的心力和願力。」

1989年10月13日,大佛在現場總安裝的工序圓滿,當日並舉行了莊嚴的圓頂儀式。這項建造工程耗時三年,凝聚了信眾、佛教界人士、藝術家、技術工程人員等人無數心血的天壇大佛,終告完成。圓頂後,大佛未能即時開光,因為三層基座的功德堂、法界堂及紀念堂尚待建設。另一方面,寶蓮禪寺於1992年組成「迎請佛陀舍利團」,以覺光長老、聖一老和尚、第六任住持初慧大和尚及智慧法師為首的一行八十人,到斯里蘭卡接受摩醯史伽那寺住持贈送的兩顆佛舍利。舍利運送回港後,供奉在天壇紀念堂的第三層內。

1993年12月29日,這座高34米(包括蓮座及基座)、重250公噸、由202塊銅片組成的天壇大佛,正式開光。從構思到落成歷時23年,大佛至今仍然是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巍峨趺坐於海拔482米的大嶼山木魚峰上,已是中外聞名的地標,每年吸引眾多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參觀。不過大佛從落成至今已有多年歷史,寺方決定要大規模維修和保養。凈因大和尚解釋,天壇大佛以錫銅鑄成,長年暴露在外,因此大佛外層易生綠色的鏽蝕,影響外觀。香港氣候炎熱潮濕,寶蓮禪寺又臨近大海,導致大佛表面的保護塗層易受破壞。有見及此,寺方決定於2020年6月2日啟動維修工程,重新為大佛塗上新的保護物料。天壇大佛第一階段的維修工程於2020年6月2日啟動,由搭建金屬支架、處理內部結構、翻新佛像;第二階段包括蓮座及長樓梯的改善工程。經歷兩年多的工程時間,大佛已於去年12月10日重新開放。另外,為配合天壇大佛維修工程,寶蓮禪寺在地藏殿及彌陀殿設立「天壇大佛之如來如去」展覽館,介紹大佛建造的緣起、建造過程、損耗情況、維修工藝等,並從多角度講解「佛」的意義,以期加深大眾對大佛的認識。

寶蓮禪寺現任住持凈因大和尚表示,寶蓮禪寺未來二十年的方向是文化教育,他同時希望能推廣應用佛教的概念。
寶蓮禪寺現任住持凈因大和尚表示,寶蓮禪寺未來二十年的方向是文化教育,他同時希望能推廣應用佛教的概念。

凈因大和尚:未來二十年的計劃

凈因大和尚為我們介紹緊鄰大雄寶殿後方的萬佛寶殿。這座樓高五層的新殿,由智慧法師主力促成(法師於2005年至2015年間任第七任住持),2000年開始籌建、2007年動工,總面積近六千米平方,是一座集弘法、展示、修行與藏經的多功能建築。大和尚指出,天壇大佛落成後,智慧法師希望能將寶蓮禪寺完善為集宗教、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於一體的佛教聖地。萬佛寶殿於2014年落成開光,建築結合現代化的電梯與機電設備,寶殿共分五層,一樓「萬佛殿」內供奉了金身五方佛,其餘各層分別為法堂、禪堂、戒壇與藏經閣等。

智慧法師退居後,由凈因大和尚接任住持,早年中國佛教協會選派了五位年輕僧人前往斯里蘭卡留學,俗稱「現代五比丘」,大和尚是其中一人。他在斯里蘭卡取得碩士學位後,繼續往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課程。回港後獲李焯芬教授邀請,協助領導香港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之後他又協助香港珠海學院創立佛學研究中心,開設應用佛學文學碩士課程。在此背景下,大和尚近年來積極探索佛學教育新模式,並在寺內舉行不同類型的文化藝術活動。

寶蓮禪寺於今年6月底舉辦的香港最大型荷花展「盛世荷花.福祐香港」,開幕當天嘉賓雲集,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右六)。
寶蓮禪寺於今年6月底舉辦的香港最大型荷花展「盛世荷花.福祐香港」,開幕當天嘉賓雲集,包括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女士(右六)。

凈因大和尚說:「寶蓮禪寺未來二十年的方向是文化教育,同時佛教要在地化、生活化。我希望能推廣應用佛教這個概念,針對不同眾生的訴求,讓他們來到這裏,都得到法喜、法益。」像今年6月23日至7月2日間,寶蓮禪寺舉辦了香港首次的大規模荷花展,除展出約400個品種、近4,000盆荷花,亦有藝術講座、插花工作坊、繪畫比賽等活動。大和尚打趣道,寺院叫作「寶蓮」,但是這裏卻沒有蓮。他花了三年時間嘗試種蓮花,屢敗屢試,終於有所成。他相信,蓮花不僅是佛教的象徵,更有中國文化的寓意,舉辦荷花展,跟寶蓮文化遙相呼應,也是寺方推廣文化教育的一例。

百年古剎寶蓮襌寺,在香港佛教歷史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期盼它在第二個百年,繼續弘法、文化、教育和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化世導俗,利益社會大眾。

(全文完)

轉載自/原載於《香港佛教》

CALL US TO START CREATING YOUR DREAM HOME

408-821-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