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靈鷲恒常住 蓮華浩劫香--百年古剎寶蓮禪寺(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昂平風光,照片右方為寶蓮襌寺山門及主建築群,左方則是妙法蓮華經塔。(筆者藏)
上世紀六十年代昂平風光,照片右方為寶蓮襌寺山門及主建築群,左方則是妙法蓮華經塔。(筆者藏)

大嶼山昂平(今名昂坪)是鹿湖之外的另一處禪林勝地,素來以鍾靈毓秀之氣見稱,四周風景幽勝,加上地勢若高原,坐落鳳凰山與彌勒山山峰之間,往往教人有別有天地之感,故不少法師選擇在此結居修行。寶蓮禪寺是當今香港享負盛名的十方叢林之一,正創設於昂平。

從大茅蓬到寶蓮禪寺

寶蓮禪寺尚未建立之前,土地一片荒蕪。有一苦行僧止住其中,但沒有人知道他的法名。他在那裏結居修行了若干年,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同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大悅、頓修、悅明三位法師到昂平,已不見苦行僧影蹤,只有一破爛茅蓬在。三位法師俱中年出家,志同道合,於是修復茅蓬,重新用山草覆蓋,並稱之為「大茅蓬」。三位因未開單接眾,故嚴格而言,不稱作開山祖師;誠如明慧法師撰《大嶼山誌》時所言,三位是始創開山功行大德。

《大嶼山誌》乃筏可大和尚弟子明慧法師受命編撰,當中記錄了大茅蓬與寶蓮禪寺初創時期的珍貴歷史。(筆者藏)
《大嶼山誌》乃筏可大和尚弟子明慧法師受命編撰,當中記錄了大茅蓬與寶蓮禪寺初創時期的珍貴歷史。(筆者藏)
凈因大和尚為寶蓮禪寺第八任方丈。大和尚認為,寶蓮禪寺能夠成為香港享負盛名的十方叢林之一,有賴前代祖師樹立良好基礎。
凈因大和尚為寶蓮禪寺第八任方丈。大和尚認為,寶蓮禪寺能夠成為香港享負盛名的十方叢林之一,有賴前代祖師樹立良好基礎。

清末民初局勢多變,戰亂頻生,政府對佛教也常採取打壓態度。寶蓮禪寺方丈凈因大和尚講述開山因緣時表示,這種環境下自然會衍生大量難民。他們從北往南逃,當中有不少是僧人。百多年前的大嶼山交通極不方便,自成一角。「大悅、頓修、悅明三位法師均來自江蘇省鎮江的金山寺,金山寺是禪宗名剎,也是過去佛教四大叢林之一,故時人有『上有文殊、寶光,下有金山、高旻』的說法。」大和尚認為,三位法師遠道而來大嶼山,未必是計劃建道場,很可能只是為了找一處能用功禪修的地方。

那大茅蓬是因何因緣改為寶蓮禪寺呢?大悅、頓修、悅明三位法師建大茅蓬後,吸引了十方雲水僧到來,他們一起「種山蔬,置法器,草創禪門模範」,漸具叢林規模。1924年,定佛比丘尼從金山寺請來紀修和尚駐錫。紀修和尚最初本是獲邀主持比丘尼在地塘仔創建的楞嚴壇,但和尚乘船到大嶼山後,因為錯過了在東涌上岸,一直前往大澳,最後下船登山至鹿湖。其時遇上悅明及其他禪師,他們懇請和尚任大茅蓬住持。和尚是能幹僧才,大眾亦無異議,一致推舉他為住持。紀修和尚將大悅、頓修、悅明三位法師的靜室合併,加建木屋禪堂,效法金山寺宗風。從此大茅蓬改為寶蓮禪寺,紀修和尚為第一任開山祖,根據黃佩佳《新界風土名勝大觀》描述,昔日寶蓮禪寺只是一小屋,有楹聯「寶鼎梵香,且喜十方護庇;蓮台點燭,還欣萬派蒙庥」,室內陳設甚簡,僅有長桌板凳而已。其後該處闢為禪堂,紀修和尚也曾在內講經。

大雄寶殿「三寶殿」落成,甫即成遊人必到景點。(黃佩佳後人提供)
大雄寶殿「三寶殿」落成,甫即成遊人必到景點。(黃佩佳後人提供)

紀修和尚開山 筏可大和尚接棒

紀修和尚專修禪坐,久而久之背漸彎曲,時人遂稱他為「駝背和尚」,但並無不敬之意。和尚在任六年間,為寶蓮禪寺的設施和建築打下穩固基礎。1928年,大雄寶殿「三寶殿」落成,門口掛有穀林老和尚所撰之聯「靈鷲恒常住,蓮華浩劫香」,內裏供奉釋迦牟尼及迦葉、阿難二尊者(一佛二弟子)金像。和尚又立共住規約,作為組織叢林制度的典章規範。凈因大和尚說,紀修和尚本在金山寺掛搭,所以他也順理成章實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制度。「寶蓮禪寺可說是最早從內地將農禪並重的家風帶來香港,並且讓它生根發芽。」到了1930年,第二次秋期傳戒完滿,法師以年紀老邁,辭任住持之職。和尚希望能退居專心修行,為生死大事作準備。寶蓮禪寺諸山長老議決,禮請當時在屯門青山清涼法苑如是住修行的筏可大和尚作第二任住持。1938 年,紀修和尚往生。

紀修和尚來港後,獲悅明法師等懇請任大茅蓬住持。
紀修和尚來港後,獲悅明法師等懇請任大茅蓬住持。

筏可大和尚法名昌其,字印載,號筏可,俗姓李,名寶生,一說兆生。大和尚生於1893年,廣東南海人,自幼聰穎。他在年輕時曾訪泰國,偶遊寺院,即心生歡喜,數年後發心出家,不告父母而別。他獨自尋師,在鼎湖山遇上鑑航大師,大師遂於南海半角寺為其剃度,是年19歲。同年鼎湖山傳戒,筏可大和尚依穀林老和尚受具足戒,並擔任丈室侍者。大和尚其後參學金山寺、天童寺、龍泉寺等處,他於1924年來到香港,在屯門青山清涼法苑旁築居修行,其靜室取名「如是住」。

當筏可大和尚從紀修和尚手上接過住持一職時,寶蓮禪寺的家當也不過十圓大洋,可見當時寺院要維持數十名常住的日用所需,甚為艱難。後來加上戰亂,在港寺眾的生活更不容易了。不過大和尚發大願心振興宗風,他到處講經,如到中山、越南等地廣結法緣,因此到寶蓮禪寺來求法、求戒者日眾,情況逐漸好轉。大和尚在這段期間着手籌建十方叢林,在紀修和尚奠定的基礎上,完善了各個部分。大和尚先在三寶殿前建韋馱殿、彌勒殿 , 又築「寶蓮禪寺」牌坊作山門,左右分題「高山」、「平地」,並有聯曰:「寶樹繞重樓,周匝儼成極樂剎;蓮光通法界,萬方咸仰佛陀門。」大和尚又在山前建妙法蓮華經塔,在山後建羅漢塔。此外他亦興建禪堂、客堂、指月堂、地藏殿等殿宇樓閣,使寶蓮禪寺規模大備。

筏可大和尚着手籌建十方叢林,在紀修和尚奠定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樓。(寶蓮禪寺提供)
筏可大和尚着手籌建十方叢林,在紀修和尚奠定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樓。(寶蓮禪寺提供)
筏可大和尚接任住持後,築建「寶蓮禪寺」牌坊作山門。(黃佩佳後人提供)
筏可大和尚接任住持後,築建「寶蓮禪寺」牌坊作山門。(黃佩佳後人提供)

筏可大和尚通文墨,擅書漢隸,著述經論,常到各處講經說法,深明教育之重要性。大和尚有感僧人失學,不利日後弘揚佛教,特別發起組織一所「嶼山佛學院」,院址設地藏殿樓下,時維1938年。雖然嶼山佛學院是不論僧俗皆可入讀,不過重點還是在於培訓僧尼。可惜佛學院只辦了一屆,便在1941年香港淪陷而告終。

(待續)

轉載自/原載於《香港佛教》

CALL US TO START CREATING YOUR DREAM HOME

408-821-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