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百年緣起 篳路藍縷 慈航淨院(上)

圖:梁生庚、佛門網
圖:梁生庚、佛門網

《萬善同歸集》有云:「備波羅蜜之智楫,駕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賢之願海;渡法界之飄溺,置涅槃之大城。」觀音菩薩發大慈悲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位於沙田大圍新田村的慈航淨院,以「慈航」二字為名稱。這所百年道場,先後開辦小學、中學、幼稚園,利益莘莘學子,其無私的奉獻精神,與觀音菩薩以大慈大悲平等之心救濟眾生,不盡吻合。

宏願法師與智林法師

慈航淨院的開山祖師是宏願法師(1875-1932),法師同時也是廣州如來庵的創辦人。1914年(註1)法師來港後於沙田創立道場,初名「慈航」,結居修行。常住淨達法師表示,聽師祖輩說起,道場創立之初,規模並沒有那麼龐大,只是租借了當地一位姓劉的客家人的一棟房子,充當道場之用。房子是鄉村屋,典型的磚身瓦舍,空氣不甚流通;宏願法師把小廳當作佛殿,每天禮拜及做早、晚課,常常弄得汗流浹背。「那時候生活十分艱苦,祖師們沒菜吃,要到街市撿人家不要的菜頭。拿回來後不要說下油炒,白烚來吃便是一頓了。」1932年,宏願法師捨報往生,淨院的建設便由其弟子智林法師一力承擔。

智林法師(1888-1970),原籍廣東鶴山黃洞鄉,10歲時於如來庵禮宏願法師披剃出家,得其器重。1917 年,智林法師往江蘇鎮江依金山江天禪寺方丈青權禪師座下求受具足戒。法師跟隨宏願法師移錫香港,師徒齊心傳承聖業。宏願法師往生後,歷盡艱辛,廣收徒眾。淨達法師形容,智林法師購入鄰近田地,努力耕種,將收益所得,再加購房舍擴建,才有如今淨院的雛形;又命其徒弟瑞融法師,從大嶼山蓮華臺下山協助。「當年的常住眾大多以務農為生,種植各種蔬菜瓜果,也會割禾曬米。智林法師還買了幾頭牛來耕田,又會煮糕拿去沙田火車站外叫賣,環境就是這樣逐漸得以改善。」 像現在新翠邨的土地原本也是屬於慈航淨院的,只是後來讓政府徵收了建公屋。「那些地租了給村民耕種,還記得漫山遍野都種滿劍蘭、菊花和西洋菜。我們還常常去摘西洋菜。」

進山門後一直往右邊走,會發現深處原來有另一個入口,但現在已封閉不用了。配合牆壁上胡文虎兄弟捐資建築的紀念碑,推測那裏可能原打算用作主入口或者是安老院的正門。
進山門後一直往右邊走,會發現深處原來有另一個入口,但現在已封閉不用了。配合牆壁上胡文虎兄弟捐資建築的紀念碑,推測那裏可能原打算用作主入口或者是安老院的正門。

發心護持 眾緣成就

智林法師為了完成恩師遺志,於1937年發心籌建大雄寶殿。法師帶同弟子瑞通法師前往新加坡,向企業家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募化,共籌得6,000元坡幣。淨達法師曾聽瑞融法師憶述,智林法師回港後,立即用100元購得第一塊地。眾法師初時計劃先建成大殿,日後再行籌措經費興建其他殿堂;怎料來了一場丁丑風災(1937年9月),淨院後的斜坡山泥傾瀉,悉數沖了下來。「當時死亡人數高達幾千,很多人浸死,連屍體也沖到淨院來。」這樣一來,佛殿的興建計劃被迫延誤,因為要先加建護土牆,才能繼續其他工程。由於超出預算,工程進度緩慢,護土牆及大殿花了數年才建成。因此現時大殿門口的對聯與牌匾,分別撰於不同時候,兩者相差了4年。對聯「三軌齊修圓融無礙,二邊不住善渡中流」,由孔兆康所書,成於1937年(丁丑);牌匾「大雄寶殿」則由名沈演公(註2)(1868-1943)敬書,寫於「佛曆二九六八年」(1941年)。

智林法師與宏願法師法相
智林法師與宏願法師法相

為了節省建築費用,常住法師會到地盤幫忙開山劈石和搥石仔。與此同時,胡文虎兄弟欲在淨院籌建安老院,於是再度捐資擴建工程。據《南華早報》報導,慈航淨院的整體工程於1941年7月落成,斥資港幣5萬5千元。工程包括拆卸舊道場後再重建的主要建築,如大殿、講堂、關房等,當中有四幢加建的兩層高房舍,是院友的房間,預計最多可容納六十位長者。報道還提到淨院本身欠缺休憩用地,預計胡氏兄弟會購地,供安老院之用。淨院開光的大日子,剛巧日軍入侵香港。日軍打算徵收淨院為軍營,用刀槍指着瑞融法師,強迫她在地契上簽名。此時一眾法師正在大殿誦《楞嚴咒》,瑞融法師心生一計,對日軍說:「誦經不能停止,否則皇軍會戰敗。」日軍固然視戰敗為奇恥大辱,軍中首領也有佛教徒,更可能的是,淨院是胡文虎有份參與建造及護持的,胡氏當時為著名富商,日人普遍對他頗為尊重,種種因緣條件下,淨院得以避過一劫。當時不少由內地來港參與開光大典的大德,被迫滯留香港,只好暫住淨院。慈航淨院雖然一直以來為女眾道場,也不得不破例收留男眾法師在講堂避難,因此講堂又俗稱為「和尚樓」。

大殿供奉三寶佛,前方尚有一尊緬甸的玉佛像,據說是慈航法師從那裏弘法後請回來。
大殿供奉三寶佛,前方尚有一尊緬甸的玉佛像,據說是慈航法師從那裏弘法後請回來。

現時淨院的山門是1986年新建的,跟1939年的舊山門對比,「慈航淨院」四字改由鹿野苑明常老和尚的法孫、二當家超塵長老所書,對聯則沿用「慈發無緣普蔭大千世界,航行靡息徧渡苦海眾生」。說起鹿野苑,那是南京棲霞寺在港的「別院」。先是鎮江金山江天寺監院宗仰上人,應寺僧之請入主攝山,中興棲霞。其後若舜和尚繼其中興事業,開創香港棲霞別院。宏願法師曾在棲霞山接了若舜和尚的法,別號心源,是臨濟宗第四十六世傳人;智林法師身為宏願法師的法嗣,接的同樣是棲霞山法脈。從法脈上而言,淨院可算得上是棲霞寺的分支;而明常老和尚又是若舜和尚的徒弟,故此鹿野苑與慈航淨院的交流、合作,不論過往還是現在,仍然頻繁。

慈航淨院舊山門(圖片提供:佛門網)
慈航淨院舊山門(圖片提供:佛門網)
現在的山門,後者是1986年建的。
現在的山門,後者是1986年建的。

(待續)


[1] 一說1922年,見《佛教慈航中學十週年紀念特刊》。

[2] 沈演公是著名書法家,為林則徐女婿、沈葆楨嫡孫,曾任孫中山大總統府秘書。

轉載自/原載於《香港佛教》

CALL US TO START CREATING YOUR DREAM HOME

408-821-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