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

從大光義學到大光中學 慈悲道場大光園(中)

圖:大光園、東蓮覺苑、佛教大光慈航中學、鄺志康
圖:大光園、東蓮覺苑、佛教大光慈航中學、鄺志康

籌辦義學 覺世利民

日佔時期,慈祥法師依然駐守大光園,以種植農產維生。錦山附近村民因戰事影響,缺衣少食,生活陷入困境,幸得法師罄其積財,廣行布施,施粥贈衣,方能安然渡過。戰後香港光復,法師見到各處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大埔失學街童比比皆是,內心不忍。政府雖以教育為急需要辦之務,然而多集中資源在港九學童身上,對郊區學童,則尚未有餘暇照顧。法師有感「鄉村莘莘學子,備受失學之慘痛……顧教育之重要,憫失學之兒童,本我佛悲智之心,覺世利民之旨」(《大光佛教義學校刊創刊號》〈緒言〉),即使本擬繼續跟海仁老法師修學,但仍決定辭別老法師,於1945年秋季回到大光園,撥出全座祖堂,改建為課室。

(圖片提供:筆者藏)
(圖片提供:筆者藏)

1946年春季,大光義學在教育司署(今教育局)立案並正式開課,設三個年級授課,各佔一班,學生共92人。慈祥法師認為,學校宗旨,純以救助失學兒童及宣揚佛法為目的,故此入讀學童,分文不收;學費及雜項支出等,一律由校方承擔,連課本文具,也是由校方派贈。大光園辦學早期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是來自慈祥法師變賣個人田產所得,兼自法師每月慳囊所得。法師起初在校內推行農耕,在空地開闢園藝場,施種各種果木及蔬菜,主要是讓學生體驗勞動生產,能自食其力;後來法師見收成不俗,遂效法區內以銷售農產品聞名的康樂園,遍植龍眼、荔枝、木瓜、時令花卉,又有養蜂釀蜜之舉。作物除了供師生食用外,餘下的拿去賣掉,收入撥作學校常年經費之用。這段期間,大光園之名改「圓」為「園」,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戰後大埔區內有不少失怙兒童,法師在大光園設育慈幼園,收養無依孤兒,撫育成才,功德無量。(圖片提供:大光園)

義學自籌辦以來,一切由慈祥法師親力親為苦心策劃。法師曾回顧,最初學校只有一個時鐘、三本《辭源》、一張球桌、四塊黑板、四套辦公桌椅、三十餘套學生桌椅及少量圖書;幸好其辦學之善舉,得十方檀越及熱心教育人士護持,如恒生銀行創辦人之一的何善衡先生及其夫人李寬德女士,慷慨布施,使義學尚能運作無礙。法師又自廣州請來經驗豐富的教師,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出於資源應盡可能投放在學生身上的考慮,老師教學全屬義務性質,直至1947年底,適逢政府積極推行鄉村教育,當局給予大光義學津貼,教師才享有與普通津貼學校等同之待遇。即便如此,法師仍然拒絕領取校長一職的薪酬與福利,以示其不為酬勞而辦教育之志。又,雖然義學已定義成為津貼學校,法師依舊每月以大光園名義,代學生繳交兩元學費。

慈祥法師在大光園遍植水果和時令花卉,又養蜂釀蜜,銷售農產品後收入撥作學校常年經費之用。(圖片提供:大光園)

桃李遍植 樹人百年

大光義學得到政府資助後,校務愈見穩健與成熟,大埔各處失學孩童,慕名而來求入讀者漸增,後來更因課室不敷應用,驅使慈祥法師在1950年至1952年間增建了五間課室,以提供小學全期六級的學制。1956年,大光園因應區內人口增加,購入毗連一處約二萬平方呎的山地,準備建佛教大光中學。計劃中新校舍包括一層容納至少四百人的禮堂,作為集會、演講及開示佛法之場地,此外還有十八間課室、實驗室、家政室、音樂室等。由於建校所需資金高達港幣五十萬元,故校舍分作兩期籌建。

1953年,大光園的小學新校舍落成。同年,佛教大光學校舉辦第一屆畢業典禮。(圖片提供:大光園)
1953年,大光園的小學新校舍落成。同年,佛教大光學校舉辦第一屆畢業典禮。(圖片提供:大光園)

1962年,第一期校舍落成,禮堂寬敞宏大,堂上舉行供奉玉佛一尊,莊嚴肅穆。11月25日,佛教大光中學舉行玉佛崇陞典禮,恭請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筏可大和尚主持開光儀式,蒞臨觀禮之善信及紳商名流等嘉賓達千餘人。

然而因校舍尚未完成,各級升班學生幾無上課之地,加上物價飛漲,建築費預算超出一倍之多。此事令大光園上下倍感傍徨,慈祥法師於是在1965年呼籲佛教界人士樂助解囊,玉成其事。筏可大和尚知悉佛教大光中學此艱困情況後,與慈祥法師商議,乘僧眾解夏之際,於8月18日至25日,舉辦萬善緣法會,匯聚眾人之力,望能使第二期工程早日鳩工。消息一經刊登,社會大眾踴躍捐輸,不足一個月,佛教大光中學已籌得十萬元。

1965年8月18日至8月25日,佛教大光中學假東蓮覺苑舉辦萬善緣法會,為擴建第二期校舍籌款。諸山大德親臨領導主法,蔚為盛況。(圖片提供:東蓮覺苑)
1965年8月18日至8月25日,佛教大光中學假東蓮覺苑舉辦萬善緣法會,為擴建第二期校舍籌款。諸山大德親臨領導主法,蔚為盛況。(圖片提供:東蓮覺苑)

法會得林楞真苑長成就,借出東蓮覺苑佈置成廣大壇場,並獲諸山大德親臨領導主法,包括筏可大和尚、海仁老法師、茂蕊法師、源慧法師、永惺法師等。當中最難能可貴者,莫過於海仁老法師。老法師自從二戰光復後一直長時間在昂坪講經靜修,絕少出門參與法會。這次下山主壇,一方面是由於慈祥法師曾在其座下參學,另一方面法會是為莘莘清貧學子計,因緣殊勝難得。東蓮覺苑位處市區,交通遠比大光園方便,加上得到海仁老法師之舉的感召,開壇之日到場拈香、求開示者數以千計。法會順利圓滿,第二期校舍亦於1966年9月完工,翌年3月舉行開幕典禮。至此,樓高五層、擁有二十間課室及各種教學設施的佛教大光中學,正式落成。此後學校難關漸渡,更獲政府批准為完全津貼中學。此外,慈祥法師於1971年在葵青區石籬邨開辦佛教大光幼稚園,使區內幼童得到學習機會,可惜幼稚園在1999年因收生不足而停辦;而佛教大光中學則於2009年與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合併為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慈祥法師於1971年在葵青區石籬邨開辦佛教大光幼稚園(圖片提供:大光園)
慈祥法師於1971年在葵青區石籬邨開辦佛教大光幼稚園(圖片提供:大光園)

大光弘道 悲願為念

除了辦學,慈祥法師有鑑於大埔區內,貧苦大眾每遇疾病,苦無診治機會,發心在廣福道107號一樓開設大光園贈診所。贈診所於1958年7月20日正式開幕,法師為此商請莫禮遜醫師每天三小時(上午11時至下午2時)為居民義診。法師又在大光園內設育慈幼園,收養無依孤兒,撫育成才。凡此種種,足見法師具遠見與大慈悲心,無一刻不以眾生需要為念。

佛教大光中學於2009年與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合併為佛教大光慈航中學,校址設於太埔翠怡街4號。(圖片提供: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佛教大光中學於2009年與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合併為佛教大光慈航中學,校址設於太埔翠怡街4號。(圖片提供:佛教大光慈航中學)

慈祥法師不趕經懺,謝絕俗世酬酢,專心一致辦學及為眾說法,曾多次宣講《楞嚴經》、《維摩經》及《四十二章經》等,法雨普施。只是隨着佛教大光中學校舍落成,校務蒸蒸日上,法師不得不大幅減少對外講經的次數。據親近慈祥法師的學生與弟子講述,海仁老法師對此頗引以為憾,皆因老法師相信慈祥法師乃講經說法之逸材,應當在這範疇大有作為才對。老法師固然有其道理,但慈祥法師發大願心,興辦學校、養育孤兒、贈醫施藥,如此行菩薩道,普度眾生之舉,又何嘗不是弘揚佛法不綴的最佳體現?

轉載自/原載於《香港佛教》

CALL US TO START CREATING YOUR DREAM HOME

408-821-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