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台宗諦閑法師剃度弟子中「弘法第一人」——顯慈法師與香港的法緣及其弘法的文學手法
顯慈法師(1888-1955)是天台宗諦閑法師剃度弟子,典型學問僧,弘法數十年,遍及諸省及港澳,同門芝峯法師譽顯慈法師是諦閑法師剃度弟子中「弘法第一人」。
顯慈法師(1888-1955)是天台宗諦閑法師剃度弟子,典型學問僧,弘法數十年,遍及諸省及港澳,同門芝峯法師譽顯慈法師是諦閑法師剃度弟子中「弘法第一人」。
寶靜法師(1899-1940)可算是將天台宗思想及教法輸入香港的第一人。天台宗遠承《妙法蓮華經》和龍樹菩薩的中觀學說,歷代祖師在闡釋佛理時,不但繼承和發展了龍樹的中道思想,而且充分運用和發揮了佛經中固有的文學手法,更準確、更有趣味地闡明天台宗博大精深的核心思想和觀點。
今年是佛曆二五六七年,亦即是得世尊釋迦牟尼入滅後的第2567個年頭。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漢傳的佛教徒會在這天慶祝佛陀降生。這個傳統由來已久,香港各道場及團體均熱烈慶祝,有的辦法會,有的辦浴佛會,甚至最近還有嘉年華的出現。你有沒有想過,昔日香港佛教徒是如何慶祝佛誕呢?
《香港佛教》於1960年6月1日創刊,由覺光長老(社長)、松泉長老(督印人)、元果長老(發行人)及秦孟瀟(主編)倡辦,社址設在香海正覺蓮社,編輯部則在法雨精舍。(各人職位之後陸續有所變更,編輯部、發行部之所在亦曾數易其址。這是按創刊號出版時狀況而言。)
月溪法師在講經或著作中,常用偈文表達佛法,他的所為詩詞,即是佛法的偈頌。他的詩詞被譽有白居易、王維、蘇軾詩風,有雲霞色,無煙火氣。